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重诗“趣”,打造文学界的宠儿

重诗“趣”,打造文学界的宠儿

2014-08-16 12:07:50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幼儿园教育
标签: 幼儿园教育   

孩子的成长需要儿童诗的陪伴,其浓郁的儿童情趣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美中不足的是,儿童诗的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重结果,轻过程;积累少,重形式。本文将展开讨论,为老师们选择多样化的解决方法,让文学的种子在幼儿心中开花发芽。

1.重结果,轻过程

儿童诗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诵、记忆和表达。于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们一个个端坐着,嘴巴里反复念叨着诗歌,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再来一遍”又“再来一遍”……孩子成了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他们每一个都能轻松地“背”儿童诗,对于诗中的童真童趣、情感意志却一无所获,更不要说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

2.重讲解,缺体验

诗歌往往用凝练的语句去表达丰富的内容,短短几十个字就能展现诗意的美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有些教师片面地对诗歌进行分析,将流畅的语句肢解为单纯的字或词,对于诗歌中情感的体验更是以“高兴”“激动”等简单的词语收尾或总结,未能真正带领孩子融入诗歌情境,发挥“体验”的魅力,诗歌的整体性与意境美也就被破坏得所剩无几。

3.重形式,少积累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创编活动。但这样的创编活动的生命期往往随着教学活动的结束而结束,创编活动仅仅作为一个活动环节而存在,对于孩子在生活中的诗歌创作,我们老师留意得少之甚少。

面对以上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反复思考,希望能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幼儿幸福地徜徉于诗海。

一、重诗“趣”,学习方式多样化

儿童在生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化,诗歌教学也是如此,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形成动态的互动和不断地进行价值判断,与幼儿进行立体多元的互动,把幼儿从机械地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

1.小图谱大智慧

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小图谱是一种抽象、凝练的记号,相对于汉字,图谱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我们老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发挥其作用。例如,儿童诗《大树和小鸟》,虽然篇幅短,语言简练,但对于刚进入中班的幼儿来说,如何分清“大树”和“小鸟”各自做的事情,不混淆“叫叫”“笑笑”“摇摇”“跳跳”这些词语,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活动中,我采用了小图谱,如“叫叫”对应音符标记,“笑笑”对应笑脸标记,“摇摇”对应竖向曲线标记等等,让每一个文字都有简笔画标记进行对应,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诗歌。孩子在听一听、看一看的多种感官刺激下,说一说自己理解的诗歌。通过出示图谱,一方面帮助孩子将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进行总结,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秩序的图谱摆放,呈现诗歌的结构。

2.互动式学习显身手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朗诵的过程不仅仅是记忆巩固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铺垫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中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活动,这种活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是交往、是互动,这种对话、交往与互动体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互动式学习可以有效地运用在诗歌朗诵教学中:利用动作、手势等表现诗歌,感染孩子与老师呼应做动作;设置多种朗诵方式,如在教师多遍朗诵之后,请幼儿用表情尝试完整朗诵;进行“接龙”游戏;充分利用图谱进行藏图朗诵,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挑战”中自然地朗读诗歌,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激起幼儿潜在力量,激发学习主动性。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