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护理 >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罹患抑郁症?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罹患抑郁症?

2016-09-10 14:24:18 出处:乖乖网 作者:猫咪 抑郁症症状
标签: 抑郁症症状    儿童健康   

如何走出抑郁的阴霾

提到抑郁症,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小心眼”“想不开”“不坚强”,殊不知,抑郁症是一种病态,有着明显的生理基础,与人们熟知的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疾病状态而非“性格问题”。其实,抑郁症是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之一,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亿人罹患抑郁症,包括我们熟知的众多名人,比如戴安娜、海明威、顾城、崔永元等,都没有逃脱抑郁症的烦扰。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灵感冒”,甚至有国外报道称,在下水道的污水中,抗抑郁药的浓度高过感冒药,足见其发病率之高。国内也有文章指出,大学生中抑郁症的比例超过7%,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停车,休闲装,不看镜头,白昼,户外_im056179_Cute girl, close up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其实得了抑郁症也并不可怕,但要勇敢面对,积极治疗。可是,在中国,抑郁症的治疗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发病率高、识别率低、治疗率低。甚至在三级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更谈不上恰当的治疗。除了综合医院医生对抑郁症不够了解,还与老百姓自己对精神疾病的羞耻感分不开,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承认自己患病,害怕被人嘲笑,也质疑医生的诊断,更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会让人“变傻”,擅自减药、停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但是愈复发愈难治,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治疗抑郁症的主流观点是“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尤其是内源性抑郁症,即伴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抑郁症,如早醒、晨重暮轻、食欲丧失、体重减轻、性欲丧失等,更是不能缺少抗抑郁药物的重要作用,而不能单纯地依赖“心理开导”“旅游”“健身”“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治愈。新型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且没有“变傻”“成瘾”等人们普遍担心的后果。而早期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多数是可以治愈的,能够回归正常生活。

继续说说小C的故事吧。经过父母的劝解和医生的诊断,小C认识到自己的状态其实是受到了抑郁症的困扰,经过3个月的抗抑郁药、营养神经药的治疗,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耐心开导,小C终于走出了这段阴霾。最后一次心理治疗时,小C感慨道:“经过这个事情,我是明白了,什么出人头地,根本就不重要,能够再次体会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乐趣,能够高兴起来,对我就是最重要的事了!”

在这里还要提醒家长和学生的是,近些年来,大学校园里自杀事件频有发生。所以一定要多关注抑郁症患者,预防自杀!

其实大多数自杀的人都是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超过其他所有自杀原因的总和,而其中导致自杀最重要的精神疾病就是抑郁症;约半数的抑郁症患者都曾产生自杀想法,其中自杀成功者占到10%~15%。所以,抑郁症显然不是可治可不治的“良性”疾病,承认它、面对它,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忌惮与抑郁症患者谈论自杀,谈论自杀并不会导致自杀,反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如果有自杀观念,请求助精神科医生来判断下一步处理,切勿自作主张,忽略风险!

抑郁只是一种疾病,并不可耻。勇敢面对,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