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护理 > 儿童常用药指南 儿童药怎么用才安全?

儿童常用药指南 儿童药怎么用才安全?

2015-11-06 17:06:27 出处:乖乖网 作者:园园 儿童用药
标签: 儿童用药    儿童用药参考   

2015安全用药月如期来临,你知道吗?据统计,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为12.9%,其中新生儿达到24.4%;超剂量用药、随意联合用药、儿童自行服药等情况非常普遍。掌握儿童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可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保护儿童。就让儿科医生带您一起来更新用药的学问吧。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次主要针对儿童用药安全,但其实很多原则对成人也是适用的。一起来看吧!

儿童常用药指南 儿童药怎么用才安全?

——基础篇

首先,使用药物之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包括药品名称、适应证、规格、用法及用量、禁忌症、副作用或不良反应、批号等,都需要一一看全并了解。其次,无论是处方药(Rx)还是非处方药(OTC),都需要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安全使用。尤其是对孩子用药,更要谨慎小心。这是安全用药的前提,也是每位家长在拿起药物时必备的安全意识。

病毒与抗病毒药物

近年来,抗病毒药物继抗生素后也在被滥用。让人不禁想问,对于一个自限性疾病,真的有必要使用副作用不小的抗病毒药物吗?

关于病毒,我们需要了解:病毒是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病毒很狡猾却并不完美,在没有其他生物体细胞的帮助下,它是无法独立生存繁殖的;病毒会选择某种固定的、适合它生存繁殖的细胞作为入侵对象;它并不能在所有的细胞中生存繁殖,只会入侵能为它所用的细胞;病毒入侵某种适合它生存繁殖的细胞后,会将这个细胞变成它的"加工厂",不断繁殖子代,然后继续入侵其他适合它生存繁殖的细胞;有时候,它只是暂时蛰伏其中,待机体免疫功能减弱时再伺机作乱。

如此比喻,你就不难理解,人体的正常细胞一旦成为生产病毒的"加工厂",怎么可能继续为人体工作呢?更多的正常细胞逐渐丧失了为人体工作的能力,随之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体征。

病毒有自己的选择性,这就使得它们引起的疾病大都有其特殊的症状体征。我们常常可以根据一些典型症状来大致判断是感染了何种病毒,甚至连电子显微镜和免疫学检查都可以不需要。

由于病毒寄居于人体细胞内部,而目前的抗病毒药物还很难做到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保全细胞生命,因此,治疗普通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则是:依靠人体的免疫功能!

人体在感染病毒后,会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与病毒展开积极的斗争。人体合成分泌的抗体会中和体内病毒,最后疾病痊愈。一般来说,人体合成新的抗体为5~10天,所以,我们能基本预见病毒感染的大致疾病过程。

普通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在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的同时,只需要选择对症支持疗法,即出现什么症状,护理什么症状足矣。

——常识篇

求医用药的常见误区

讳疾忌医 在居家观察和自行对症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如果无法自行处理或对病情拿捏不准,请及时就医。记住,除非你有十足的把握,否则,作为家庭护理者,当对病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的病情"拿不准"的时候,就是应当就医的时刻。

惧怕用药 尽管药品说明书上会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都写上,但不代表不良反应一定会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也不代表不良反应一定非常严重或可怕,医生会权衡利弊,为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有病就用药 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用药,也不是所有疾病都用药越早越好。不必要的用药,不仅可能会损害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如普通感冒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等),还可能掩盖疾病实质影响诊断(如腹痛用止痛药等),或导致疾病越治疗越复杂(如婴幼儿单纯性腹泻用抗生素等)。

盲目联合用药 增加药物的同时,也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含退热成分的感冒药和退热药联用),或反而降低了原药物的疗效(如微生态制剂和抗生素联用)。

随意增加药物的剂量 任何药物在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之后,继续增加药物剂量,不仅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一些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的药物,甚至可能致命(如抗癫痫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

频繁更换药物 药物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所以,不能才刚开始用了几次药物,觉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就立即改用其他药物,可能疾病正在逐渐缓解(如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发热高峰逐渐降低,发热间隔逐渐延长,表明药物有效,此时换药不仅对疾病治疗不利,还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

随意停掉药物 每一种疾病的用药疗程不一样,达不到应有的疗程,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反复(如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时间比治疗肺炎球菌肺炎的时间要长)。

凭着经验用药 使用药物因人、因病而异,上次用这个药有效,或者听说用这个药有效,这样的经验并不一定可靠。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表面上孩子与大人间、孩子与孩子间看起来类似的症状,但其实并不意味着就是同一种病,也不意味着可以使用同一种药,最安全的办法,还是听医生的。

儿童常见病,用药还是不用?

1 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能提高抵抗力,退烧药有副作用,无论烧多高,只用物理降温

分析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出现略高于正常人体的体温时(37.5~38.5℃),人体可表现出更好的抗感染防御机能。但是发烧会让人感觉不适,要尽可能减少不适感,且婴幼儿要防止高热惊厥。

正确做法 原则上,腋温低于38.5℃,物理降温;腋温38.5℃以上,物理降温+药物降温,降温同时勿忘补水。实际操作时主要根据孩子的感觉判断是否用药,如果孩子腋温低于38.5℃但觉得不舒服,或者不接受物理降温,也可使用药物降温。

2 感冒初期使用抗生素

分析 普通感冒90%以上是病毒感染导致的,为自限性疾病,病程需1周左右。杀病毒药物往往具有一定毒性,如非严重病毒感染,不建议采用杀病毒治疗;抗生素可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但对病毒无效。

正确做法 通常说的感冒药只有缓解和控制症状的作用,如果针对症状用药,最好选用专门针对某一症状的药物(如发烧、流涕、鼻塞、咳嗽……)。

3 小宝宝容易咳成肺炎,一定要镇咳

分析 咳嗽是人体的生理性保护机制,是自行清除呼吸道黏液的唯一办法,婴幼儿咳嗽反射能力较差,痰液不容易排出,如果给予强力止咳药物,会导致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加重病情且可能引发并发症。

正确做法 轻微的咳嗽,不主张给小宝宝镇咳,建议多给宝宝拍背以帮助其将痰咳出。

4 腹泻应立即使用止泻药

分析 止泻药只是暂时改善症状,并不能去除病根。原则上讲,止泻药一般只适用于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实际上是人体排毒的一个过程。如果感染性腹泻立即止泻,毒素会滞留于体内,对病情好转反而不利,尤其是婴儿,止泻药抑制了肠道内毒素的排出,会加重病情。

正确做法 查找病因用对药。

医生开药,家长请勿过多"指导"

孩子生病,家长着急揪心,这种情绪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长因为心急去"指导"甚至干预到医生的判断,就不可取了。以下这些情形,门诊中经常能遇到:

开速效的灵药!

家长希望尽快控制病情,总觉得迅速起效的药物更好。比如儿童发热,有的家长会要求医生开退热注射液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这些药物副作用较大,早已禁用;日常应用中,尽管地塞米松虽然不是退热药,但由于其能抑制致热源的释放,降低体温中枢的敏感性,所以,一些医生也会用地塞米松为患儿退热,但应注意到体温骤然下降可能导致虚脱,体质虚弱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周围循环衰竭,久用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骨骼系统等都会造成损害。

开高档的新药!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新药一定比老药更好。其实,新药上市之前,经过动物试验后,还会在人体上进行三期临床试验,但很少有儿童参加三期临床试验,因此,新药会给婴幼儿带来哪些副作用,及其确切疗效都尚未可知。再以抗生素为例,其实并没有哪一代比哪一代更好的比较,但在使用时首先需要考虑不同的抗菌谱和在不同器官组织的分布等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开进口的好药!

也有很多人自然地认为进口药一定比国产药更好。进口药物可能是根据其他国家的病种、人种体型等研制的,是否适合于我国的婴幼儿,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任何药物,科学、合理地使用,就是好药。

开健身的补药!

完全可以理解,孩子反复生病时,家长焦急难耐的心情,但很多家长过分重视营养剂的补充,而轻视日常均衡饮食,指望通过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等保健品,来为孩子"创造"好的免疫力,其实是本末倒置。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在正常均衡饮食的情况下,如果刻意补充一种或几种元素,会造成其他元素吸收相对减少,破坏体内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平衡,反而导致不好的后果;补充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发生中毒和组织损害;补充过量钙可能影响铁、锌的吸收;蜂王浆、人参等补品可能促使儿童性早熟……

开安全的中药!

其实中药(包括中草药、中药饮片)及其制剂(中成药),并非如传说中那样"比西药安全""无不良反应",在正常的用法和用量下,也可以产生除了治疗作用以外的、可能有害于身体甚至难以预期的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药物毒性、依赖性、成瘾性,以及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有些中成药的说明书在毒副作用一栏上书写不详或暂无,实际上可能是尚未深入该项实验研究或暂无该方面的参考文献。即使是常见常用的清热、清肺药物,也容易引起腹泻。此外,中成药注射药物产生变态反应较多见,儿童应当慎用。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