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怎样培养孩子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怎样培养孩子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2015-04-09 16:21:24 出处:乖乖网 作者:杨珂 儿童早教
标签: 儿童早教    早教方式   

一个孩子性情活泼,当然令人喜欢。但如果活泼得过了头,超越了“底线”,没有一点儿规矩,太放肆,那就令人生厌了。

一个孩子守规矩,人们也喜欢。但如果过分地守规矩,事事都很拘谨,就象个小“木头人”似的,太呆板了,同样也就没有什么可爱的了。

性情既活泼又有规矩的孩子,该活泼时活泼,该守规矩时守规矩,收放自如,事事、处处都做得很得体。这样的孩子让人看着舒服,谁都喜欢,也能给家长脸上增添光彩。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活泼而不放肆、守规矩而不呆板,个性比较完美的孩子。

怎样培养孩子做到动如脱兔,静如处子?

家长管教孩子好“走极端”

然而,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实在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在管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不由自主地好走极端:

一说要孩子活泼,就不管不教,完全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任其为所欲为,一点儿规矩也没有。即或是孩子做出了出格的事,家长视而不见;说出了很不得体的话,家长也充耳不闻。比如,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一个孩子无缘无故地把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推倒在地,既不扶助,也不道歉,而是扬长而去,家长就在旁边也视若无睹;有的孩子说话带脏字,满口脏话,家长听到了也不管不教。结果,孩子变得肆意妄为,无法无天,太过“放肆”,很不让人喜欢,甚至厌烦。

一说要孩子有规矩,就不给孩子任何自主、自由的权利,这不许做,那不许做,事事限制,处处干涉。事无巨细,一切都要经过家长批准,要遵从家长的意志;不经家长允许,不许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成了家长手中的“木偶”,“牵之则动,息之则止”。结果,孩子变得缩手缩脚,畏首畏尾,“未老先衰”,呆若木鸡,让人感到很可怜。

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因为就是,这些家长缺乏管教孩子的分寸感,划不清“活泼和放肆”、“规矩和呆板”的界限。往往把“活泼与放肆”、“规矩与呆板”混为一谈。的确,“活泼与放肆”、“规矩与呆板”的界限是很难划分清楚的,但并不是不能划分的。

如何划分“活泼”与“放肆”、“规矩”与“呆板”的界限

那么,究竟怎样划清这种界限呢?

民国年间,广东省有一位省长叫朱庆澜,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他虽然是行伍出身,但却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他曾经亲自写过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书,免费发给广东全省的千家万户,供家长们学习。在书中,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发表了非常精辟的见解。

表面看起来,“活泼”与“放肆”差不多,“规矩”与“呆板”也很近似。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他说:

“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规矩,不活泼叫做呆板。”

他的这种分法实际上是很科学的,很有道理的。可这话象是在说“绕口令”似的,读者可能不大明白。

为了让家长把问题弄明白,作者运用形象而通俗的比喻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

“比如牧牛场,周围把(用)铁栅栏起来,牛在栅里吃草喝水,东奔西跑,这叫做活泼,放牛的不好干涉它;如果跳出栅外,就是放肆,不干涉就不能了。不准牛出栅,这就是规矩;如果在栅里,也不准它吃草喝水,也不准它东奔西跑,定要把个动物里的牛,变成植物里的木头,如此就是呆板了。”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