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策略

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策略

2014-08-18 14:45:17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幼儿园小班游戏

二、小班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1.规则意识的养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区域游戏也是一样,要使游戏顺利开展并做出成效,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和执行规则。

刚刚开展自选游戏时,教师需帮助幼儿建立一些基本的游戏规则,特别对于小班幼儿,通过规则引导他们适宜的行为。活动后引导幼儿对规则执行情况进行评议,对于其中不合理的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商讨、修订,形成一致的规则。教师发现在孩子们商讨过程中大量出现这样的语句:“不能乱丢玩具”“不许大声说话”“不能……”等等,这些语句容易在无形中约束了幼儿,使幼儿的实践缺乏兴趣和目标感,让规则变成了限制,从而失去了指引作用,甚至引起幼儿的反感。因为,每个幼儿的内心都有着强烈的自由、自主的需求。教师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可以给他们提出一些正面建议,如“你能……”“如果……”等等。由于规则是幼儿参与制订的,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可引导幼儿互相督促、提醒,逐步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使游戏得以很好地开展。

2.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鉴于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我们要努力将这两种活动形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最大程度挖掘两种活动形式的教育潜能,这样一来,区域活动就可以作为主题活动的延续,围绕主题活动,激发幼儿开展进一步的延续活动。如:十月份的主题是《丰收了》,到了科学区里面,我们就可以展示各种丰收的图片;娃娃家里可以购买许多丰收的果实;手工角里为孩子准备一些果实的图片、水彩、蜡笔、各色彩纸、胶棒等材料,让孩子来“装扮”秋天的果实。

3.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

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做出正确的指导,反之,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如:“娃娃家”中,孩子们正在给娃娃穿新衣服,准备去别的家串门,老师走过去却问:“我能到你们家做客吗?你们家准备烧什么菜给客人吃啊?”教师是想与孩子们一块玩,可是无意间,却打乱了孩子的思路。对幼儿玩“娃娃家”的内容进行了局限。教师要做到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

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时间去玩,材料提供是否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4.合理投放材料是开展区域游戏的必要条件

活动区游戏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兴趣以及主题活动的目标投放和积累活动区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

首先,投放的适当性和适时性直接影响到区域活动的效果。如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娃娃家”,教师可适当多开设几个“娃娃家”,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娃娃家”多了,区域活动材料也要不断更新,这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把家里的一些玩具放在“娃娃家”里玩,既增加了小班幼儿区域游戏的兴趣,又解决了材料的更新问题。同时又能保证幼儿对游戏的持续兴趣,确保游戏的质量与价值。

其次,材料的提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什么有的区域“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有的区域则“冷冷清清”?其根本原因是幼儿有无兴趣和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如小班幼儿的求知欲较强,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就可以在科学区多投放一些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空间,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又如音乐区中的小舞台显得枯燥,可以增加一些头饰、服饰、磁带、录音机、照相机等道具后,幼儿不但可以逼真地表演,还可以将表演拍摄下来,这样,表演区一下子“兴旺”起来了,孩子的兴趣也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最后,材料的提供应具有可操作性。小班孩子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提供成品材料,能满足大部分幼儿的发展需求,但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幼儿显得兴趣不浓,提供部分半成品便于这部分幼儿操作,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合理地提供材料能满足不同层次发展的幼儿需求。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区域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将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成长!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