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备孕 > 遗传优生 > 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需从多方面入手

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需从多方面入手

2015-06-01 17:14:16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新生儿
标签: 新生儿    新生儿护理    生男生女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生性别比失衡最为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性别比失衡意味着性犯罪、婚外恋、离婚率、拐买妇女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性别比失衡是当今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严重问题。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而造成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很多,但在生育观念上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

解决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需从多方面入手

在围产期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人流堕胎更加剧了失衡的趋势。针对这一严重问题,本人就从多年的性别比整治的实践中认为,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要让人们了解到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严重后果,使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形式多样展开宣传,倡导科学文明的婚育新风,使人们易懂、易接受、深入人心。宣传不只是计生部门的职责,要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别是在农村,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人群的思想状况,通过广播、电视、文艺演出、电影、图片展览、宣传册入户、网络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以人为本、关爱女孩、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婚育观念,引导育龄群众生男生女顺其自然,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结合实际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对举报非法B超性别鉴定、非法终止妊娠等破坏计划生育行为一经查证属实的每例最高可奖励1万元。一旦查实有非法性别鉴定和非法性别引产对象,取消其第二胎的生育资格。

二、加强计生法规建设,规范生育行为。

完善的法规政策是解决计划生育问题的重要手段。要想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必须制定完善的计划生育法规政策,依法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对于“两非”行为要严厉打击,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坚决杜绝违法现象的发生。要适时调整完善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因时因地制定合理的政策。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有可能涉及各种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行为的机构定期检查和监管,发现违法行为,依法取缔,特别要加大对非法终止妊娠的当事双方的惩罚力度。

三、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当前,在医药市场上的管理欠规范,终止妊娠的药物销售渠道很多。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总有不法者愿意铤而走险。一些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人找到这样的医院或是私人诊所,只要有红利,什么性别比例、国家大计、社会问题等,在有些人看来都不如眼前的利益实惠。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法律手段,对非法B超性别鉴定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违法行为采取严厉措施。对终止妊娠药物销售部门严禁向个体诊所出售终止妊娠的药物。对B超室、妇产科等重点科室制定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对违规使用B超非法性别鉴定的和为其非法引产的医院和医生一经查处严肃处理,情节恶劣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卫生部门要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加大对行医资格的检查力度,坚决取缔个体非法行医者,严禁个体医生从事节育手术和接生业务。

四、加强全过程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计划生育办公室严格把好再生育审批关,及时掌握批准生育的育龄妇女的怀孕信息,建立怀孕妇女信息库。对已经批准可生育第二胎的和已生育一胎女孩按政策可以批准生育的育龄妇女实行网格化一对一管理,对以上育龄妇女进行每年四次的全过程管理。对已怀孕育龄妇女实行重点管理认真填写孕妇跟踪卡并按期进行随访,结合孕期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做好开展孕期保健知识宣传、咨询,做好孕妇健康检查、胎儿发育等情况监测。施行人工终止妊娠手术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防止非法性别鉴定和非法人工终止妊娠。

五、建立完善的利益导向体系。

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全面开花结果,实现无儿也能养老,无儿也能幸福,无儿也能安度晚年。对年满60周岁的计划生育父母给予每人每年960元的经济补助。对失地的农村男女进行养老保险一次性交足4000元,在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月可领取200元的生活补助。对农村已生有一女符合再生育的家庭自愿放弃生育的可一次性奖励5000元。对农村家庭户子女未满14周岁领取独生子女证的镇政府一次性发放200元的奖励;对所有农村领取独生子女证光荣证的父母及子女都给予大病小额100元的保险。另外通过教育部门对农村贫困的独女户实行减、免费上学。在农村实现真正的保障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从主观上削弱对子女的依赖意识、淡化性别比的偏好,解除了老年人防老的后顾之忧,让农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关爱女孩”行动,既是一项计划生育幸福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治本之策。通过以上措施和全社会共同努力,逐步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