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有效沟通,提高孩子的接纳能力

有效沟通,提高孩子的接纳能力

2016-12-19 10:57:20 出处:乖乖网 作者:猫咪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沟通能力    家庭教育    亲子沟通   

琳琳说:“没事儿,过会儿她就不难受了。”

爸爸继续说:“你是不是需要一个放玩具的地方?妈妈需要家里整齐干净。能不能想个办法,让你俩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

从爸爸真诚的态度中,琳琳感到爸爸不是帮助妈妈反对自己,而是也重视自己的需要。于是,她收起叛逆反抗的态度,开始想办法。最后,大家想出一个双赢的办法——将玩具放在一个干净的盒子里,把盒子放在枕头边。

在爸爸的双向沟通、示范帮助之下,妈妈与琳琳谈话的方式逐渐改变。

每当烦躁时,琳琳妈努力用理性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使用正向性、细节性、可操作性的语言。她不再说:“把房间搞干净!”而是说:“我需要你在三分钟之内,把脏衣服放进卫生间的洗衣篮,把果皮包装袋丢进垃圾桶,把盘子放回厨房。”

再次,训练孩子去观察而非去论断,从而接纳他人也为人所接纳。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是不带评论的观察。”仔细想来,我们大脑中出现的绝大多数话语却都是评论和判断,孩子们更是如此。

6岁的涛涛喜欢把班上的孩子分为“好孩子”和“坏孩子”。为训练涛涛具有接纳性的心态和批判性的思维,当他说某某是坏孩子、被同学孤立拒绝时,妈妈常问:“他做了什么事?你观察到什么?”

涛涛回答不出,只说:“大家都这么说。”

妈妈告诉他:“不要随便说某某是坏的,你可以先观察再下结论!”

经过长时间训练,涛涛的观察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越来越能接纳小伙伴。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上,老师将小朋友们分成几个组做手工,请涛涛当组长。一个叫陈磊的同学因为搞破坏被排挤,大家都让涛涛“开除”他。涛涛试着跟陈磊沟通,虽然他说话还有点词不达意,但对方感受到他的尊重与接纳,逐渐跟大家一样专注于手工,不再胡闹了。后来,涛涛发现陈磊身上更多优点,陈磊也越来越喜欢涛涛,两人成了好朋友。

专家认为,再小的孩子也需要大人用管理学的技巧来进行沟通,如果将他们当作员工、同事一样来尊重、来理解、来接纳,孩子就会寻找更有效、更双赢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接纳别人的需要。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