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别把你的“穷病”传染给孩子

别把你的“穷病”传染给孩子

2016-03-17 16:33:01 出处:乖乖网 作者:猫咪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他心里已经被爸爸妈妈的抱怨、恐吓、不耐烦占据,他能想到的恐怕只是:“我下次要去玩什么,一定要玩够时间,不能浪费钱。”又或许,这个男孩并不是个例,还有很多孩子都生活在“不能浪费钱”的阴影下。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计算。父母们会功利地计较一件事情值还是不值,计算每一分钟的性价比、每一个人的可利用性。可父母们不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心中的最高性价比,就是开心。

父母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却又不断地在计较付出了最好的之后,孩子有没有给到最好的反馈。如果孩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则会对其进行责难,认为浪费了钱,花得不值,花得冤枉。比如,花钱让孩子上了早教,孩子就必须要比别的孩子聪明;花钱给孩子买了学习机,孩子的成绩就必须要好。

可很多家长都忘记了,当你开始计较付出时,孩子会失去应有的快乐,得不偿失。

别用钱去衡量一切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有了钱,我们才有安全感,于是我们恨不得学会一切理财、赚钱的技能,赚尽天下的钱。可这不过是穷怕了,是骨子里根深蒂固的“穷病”。可怕的是,并不是只有真正的穷人才会有“穷病”,经济富裕的家庭甚至富人也会有。

像那对父母,他们真的浪费不起那50块钱吗?那50块钱对他们而言极重要吗?他们只是太怕浪费;也许更因为,他们骨子里觉得,快乐不值钱。所以,即使花钱买了“不开心”,也要将不开心进行到底。

我们从小的教育便是:要节俭。这无可厚非,但总是用钱去衡量一切,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拿我自己来说。我们家是一个大家族,堂哥堂姐就有八九个,我又是最小的那一个,宠溺自然不会少。但也因此,那些哥哥姐姐的旧玩具、旧衣服都会转送给我,我妈妈也就不再给我买新衣服,用她的话来讲:“从这些衣服里挑挑,就够穿的了。”

但对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来说,那些旧衣服根本就不可能满足我爱美的心。长大后,有可以自己支配的生活费以后,我就开始丧心病狂地攒下每一分钱去买新衣服,工作后更是如此,总也买不够似的。

买的时候,我特别开心,特别幸福,但把衣服拎回家以后,心里便又被内疚感填满,后悔买了那么多衣服,觉得该把钱用在其他地方。每次都这样重复、纠结,从没有过酣畅淋漓、心满意足的购物体验,多买、错买的情况倒不少。

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这根本就是童年时我妈妈灌输给我的心态。长大的我把妈妈“有旧衣服凑合着穿就得了,要把钱花在其他地方”的心理模式继承到自己身上来了,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童年里的妈妈”。

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思维习惯对子女的影响根深蒂固,大多数我们喜爱或讨厌自己身上的某种行为,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原生家庭氛围,尽量不把自己以往不好的心理模式、行为习惯带到现在的家庭里,影响孩子。

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地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有多么贵,要他过度珍惜;也不要反复强调自己加班有多辛苦、赚钱有多么难,让孩子过早背负上沉重的心理枷锁。孩子的衡量标准,应该是开心,与价码无关。

当然,爱孩子并非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其物欲。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可以等他对数字有概念后,给他一小笔零花钱,让他自由支配。他浪费掉也好,买到实用的东西也罢,你的生活不会因为这一小笔钱受到什么影响,孩子运用金钱的能力、理财的技能却可以得到提升。

所谓“屌丝”与真实的财富状况并不直接相关。“屌丝”是一种气质,富人里面的“精神屌丝”也有一大把。大人不要用所谓的节俭束缚住孩子的一切可能,从小被金钱束缚的孩子长大后只会成为和我们一样有“穷病”的“精神屌丝”。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