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谁“偷”走了孩子的责任心?

谁“偷”走了孩子的责任心?

2015-07-10 11:20:44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早教
标签: 儿童早教    儿童教育   

小小的孩子,他们知道什么是责任感吗?他们会有责任感吗?他们需要有责任感吗?

孩子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成熟的。

谁“偷”走了孩子的责任心?

各年龄段的他们眼中之“责任感” 

2岁半~3岁半:自我责任感阶段此时的宝宝还不太理解责任感是什么,但他们已经开始会模仿了,家长要树立具备责任感的行为榜样。

3~4岁:属于被动责任水平

孩子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而把某一任务的责任看成是毫无疑问、必须去完成的。他们重视的是成人的外在要求和标准,如“老师说了让……”显得很顺从。 

4~5岁:任务责任感阶段 

对责任感有了认识,但还不深刻。父母需积极地引导孩子,平时可以和孩子聊些与责任感有关的话题,也可以让孩子观察周围跟责任感相关的人和事,感性地认识责任感。 

5~6岁: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水平 

孩子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常常说到做不到,需他人提醒、督促。这一阶段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关键年龄。 

6~7岁:属于理解责任水平 

孩子的认识水平更高了,不但知道对自己、父母、小朋友要负责,还初步知道对社会要负责,例如具有了环保意识、公益意识和集体意识。但是行为的自觉性还不高,需要父母继续培养。 

谁“偷”走了孩子的责任心 

溺爱养成孩子推卸责任 

独生时代,孩子自然就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里人事无巨细地为他们安排打点好,孩子习惯后就会觉得这是家人应该做的,而自己只是局外人。在他的成长路上,遇到不顺畅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很自然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而不会反思自身。

放任促使孩子无视责任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应该随他的天性而成长,任性是很正常的,长大后就会渐渐懂事,家长的这种放任行为实际上是为孩子的无视责任而埋下了定时炸弹。放任意味着孩子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根据其意愿、心情而决定是否履行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履行。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