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家长如何正确表达奖励与惩罚?

​家长如何正确表达奖励与惩罚?

2015-06-02 17:10:45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家庭教育   

事半功倍的奖惩法则

实践证明,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家长适当地应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可以在规范孩子的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建立完整的道德情感方面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绝不能单纯依赖奖励或者惩罚对待孩子,重要的是要在日常活动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如何正确表达奖励与惩罚?

1.要先懂孩子,再进行奖惩。

每个孩子爱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如果不了解孩子内在的程序语言,就无法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无论奖励和惩罚都可能大打折扣。这里以孩子的5种爱语为例,来阐述如何对孩子进行奖励。一般来说,孩子喜欢的大致分为5种,即肯定的语言(口头表扬),精心的礼物(物质奖励),用心的陪伴(精神礼物),服务的行动(为孩子做具体的事情)和身体的接触(爱的肢体语言)。那么,怎样获知孩子最重要的是那种语言呢?这里要提醒爸爸妈妈注意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抱怨的那个就是他最需要的语言,比如,孩子常常不自觉地说:“爸爸妈妈能不能多陪陪我呢?”这表明这个孩子最重要的爱语是用心的陪伴。所以在奖励孩子时,就可以多考虑亲子共处的方式,比如奖励一起画一幅画,或者一起去郊区踏青或者一起去看场动画片等等。这样的奖励方式既满足了孩子的内心需要,又增进了亲子沟通,而且奖励成本也低。

惩罚也是一样的,要先了解孩子能接受何种类型的惩罚。比如对于有些孩子,说声“对不起”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惩罚方式了;而对于另外一名儿童,即便给关闭房间半小时也不起作用。这不仅取决于孩子从小成长的环境,还取决于孩子是情感细腻型还是情感粗犷型,这就需要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体察孩子的细微情绪,如果可能,可以制作孩子的情绪晴雨表,方便积累孩子的个性特点和有针对性的教育信号。

2.奖励和惩罚要及时。

有研究表明,值得表扬奖励的事迹发生时间与表扬、奖励的时间差距愈大,则激励效果愈小。这就提醒家长朋友在对孩子进行奖惩时,要把握好时机,切不可拖延太久。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当然了,奖惩要注意场合,比如不能在公共场合公开惩罚孩子,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们最敏感的角落,是人的尊严。”孩子虽小,但是自尊心同样值得保护,而很多家长总是愿意借助有客人或者公共场合来大声斥责、恐吓孩子,以显示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性。其实,这样的行为大可不必。要等到回家后第一时间教育孩子即可,而且也要真诚地告诉孩子家长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觉得爸爸妈妈其实是非常在意自己的。

3.奖惩要适度。

有的家长认为奖励越多,孩子的表现就会越好,也有的家长认为惩罚的力度越大,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改得越彻底。但事实上,这两者皆不可取。要取得良好的奖惩效果,可以有一个衡量的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对于奖励,要对孩子当下的行为有正确的表扬和肯定,但也不能助长他骄傲的情绪;对于惩罚,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夸大其不良行为的后果,也不过分用失控的情绪对待孩子,先进行情绪的疏导,再进行行为的惩罚。

4.奖惩要灵活。

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远比我们家长期待的要丰富得多。在儿童眼中,一张小小的不规则纸片可能是一条特别的裤子,可能是一片神奇的树叶,也可能是一片云朵。请家长们也要像孩子一样保持对任何事物的热忱和好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心里,看到他们可爱的一面。对于孩子而言,一份物质的奖励可能会让孩子当时激动万分,而一份精神的礼物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对于奖惩的灵活性更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可循。比如,有位智慧的爸爸,经常出差在世界各地,他给女儿的奖励就是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到邮局去给女儿所在的幼儿园邮寄一张有当地文化风貌的明信片,后面写上对女儿的祝福语。这真是一份不同寻常的奖励呢!生活中,只要用心发现,就可以制造出很多的惊喜,来联结家长和孩子的教育之旅。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