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孩子缺乏同理心谁之过?同理心该怎么培养呢?

孩子缺乏同理心谁之过?同理心该怎么培养呢?

2015-05-12 16:00:20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幼儿早教
标签: 幼儿早教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示范不恰当 影响很负面

其实,类似上面的场景还有很多,散落在每一天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也许,你是出于好心,想逗孩子开心或者想让他多吃些饭。但这样的亲子教育方式,的确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孩子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方式,最初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来看看这些行为都向孩子传递了哪些信息吧。

孩子教育

被绊倒、打板凳

传递的信息:错都是别人的,弄疼了我就要挨打

孩子被板凳绊倒,家长打板凳,其本意是希望通过帮孩子出气的方式,尽快平复孩子的心情,然而这样的方式,等于是把“绊倒”的原因全都归咎于板凳的错,而不是孩子自己也有错;另外,“打板凳”,虽然家长并不是有意要传递“报复”的概念,但这样的行为的确会让孩子觉得:弄疼了我就要挨打。

板凳没有生命,不会喊疼,也不会反抗,但如果今后孩子面对的不是板凳,而是另一个小朋友呢?也要通过“打”的方式“出气”吗?

给孩子“特权”,让孩子“独享”

传递的信息:好东西就应该是我的给孩子准备的食物特别精致、特别美味;为了能让孩子多吃些,而故意表现出“这是孩子独有的食物”,这的确可能对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使他尽快吃完起到暂时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养尊处优”的优越感,认为“家里的好东西,天经地义就应该是我的”。

这种概念慢慢地就可能演变成“大人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用摔跤、撞头的场景逗乐孩子

传递的信息:看人摔倒、撞到,是件很好玩的事

孩子最初是懵懂未开化的,尤其是在1岁半前,他对事物的认知多半来自养护人的言传身教。当看到有人摔倒或其他负面事件时,如果得到养护人的反馈是嘲笑或漠视,那么他今后就会将这些场景和“嘲笑”、“漠视”链接起来。

日后,当你自己摔倒时,孩子没有过来扶你,也就不能怪他“没良心”了。

经常对孩子呵斥、打骂

传递的信息: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孩子哭闹发脾气时,的确很令人抓狂。但殊不知,孩子和成人一样,都有负面情绪需要发泄,成人能够很好地自我控制,但孩子不能,所以常常哭闹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孩子每次有负面情绪都得不到理解和接纳,反而遭到呵斥和打骂,那么,当他下次和小朋友相处发生摩擦时,也会挥起小拳头,因为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学到沟通和理解,只知道“拳头”或许能解决问题。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