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护理 > 美国如何寻找失踪儿童

美国如何寻找失踪儿童

2015-04-01 17:02:19 出处:乖乖网 作者:杨珂 宝宝护理
标签: 宝宝护理    儿童护理   

艾坦案的发生,暴露了美国在针对儿童失踪问题上的诸多漏洞:首先,校方不够重视。老师发现艾坦没有到校,但没有向校长报告。直到下午放学,艾坦没回到家,艾坦的妈妈问了邻居家女儿才知道儿子没去上学,这才报警。其次,寻找失踪儿童只是当地警方的事,而警方的应对相对滞后。纽约警方在当晚就动用近百名警员展开搜查,反应已然不算慢了——一般情况下,警方要在孩子失踪24小时或72小时之后才会有所反应,但午夜下起的雨冲刷掉了路上的气味,警方又弄错了调查方向,把帕兹夫妇列为第一嫌疑人,这都影响了案件的侦破。

而在美国作家丹尼斯·勒翰写于1998年的小说《再见宝贝,再见》中,波士顿警察局“儿童侵犯防治小组”的组长,一方面说出“直到你的孩子在某个夜里失踪,你才会了解夜晚有多长”,另一方面却监守自盗,安排手下把在家受到虐待的孩子带走,送到他认为会珍爱孩子的领养家庭(其实就是诱拐),儿童失踪案件因而成为“死案”。这是个极端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的警察并非如此,但确实,单靠执法部门不足以解决失踪儿童问题。

民间力量的介入正当其时。这里我们必须提及一个名叫约翰·沃尔什的人。1981年7月27日,约翰·沃尔什之子亚当·沃尔什在佛罗里达州一个百货商场失踪,两周后,亚当被证实遇害。约翰·沃尔什夫妇和帕兹夫妇一样,遭遇了警方的轻慢。儿子失踪的次日,约翰去警察局追问进展,警方反问他:“你有什么建议吗?”儿子遇害后,痛定思痛的约翰决心找到更好的应对儿童失踪的办法——推动立法,建立更有效的寻找失踪儿童的机构。在《失踪儿童法案》听证会上,约翰的一句话打动了人们:“一个能发射航天飞机并让它回到地球的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为失踪儿童设立的信息搜集和服务中心?”法案得以通过,独立机构NCMEC随即由沃尔什夫妇创立。约翰·沃尔什后来还成为福克斯电视台旨在寻找失踪儿童的节目《头号通缉犯》的主持人。

此后则是两个警报系统的相继出现:20世纪80年代后期,沃尔玛超市启用名为“Code Adam”以纪念亚当的儿童安全警报系统。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走失,可求助该系统;如果10分钟后还找不到孩子,即由警方接手。第二个警报系统则因得克萨斯州女孩安珀·海格曼的失踪遇害而起。1996年1月,9岁的安珀在光天化日下被绑架,邻居们听到了她的尖叫声却施救不及,她在4天后遇害。在寻找安珀的过程中,当地广播电台不间断地播出相关信息(失踪儿童特征、嫌犯特征、嫌犯车辆描述和车牌号码等),起了关键作用。受此启发,一个通过电台、电视台、儿童失踪地附近道路沿线的LED看板等播报信息的系统上线。这一系统全称为“美国失踪人口:紧急回应播报”,简称AMBER,正好与女孩安珀同名。

2003年,《苏珊娜法案》通过,规定对于21岁及以下的失踪人口,警方的搜寻工作应当马上开始。警方在开展搜寻工作的同时,需将相关信息上传到“国家犯罪信息中心”(NCIC)的数据库,以供全州甚至全国的执法部门共享。而联邦调查局(FBI)对于寻找失踪人口负有特别的责任,当发生12岁以下的儿童失踪案件时,FBI会立即启动调查,同时对其他绑架案进行监管并提供协助。从此,既有执法部门(司法部、FBI和当地警方联动),也有独立机构(如NCMEC),还有技术支持,美国形成了完备的搜救失踪儿童体系。可以这么说,这一切改变,是3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带来的。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