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教案:一节让我尴尬的音乐课

幼儿园教案:一节让我尴尬的音乐课

2014-12-31 11:05:02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园教案
标签: 幼儿园教案   

我设计的是一节幼儿园中班音乐课《爆米花》。由于这节课要参加我园公开课的比赛,所以在教学方法及教具的使用等方面我都力求做到“创新”、“求异”。首先,教学环境的创新:我把教室里布置得像个温馨的甜品屋,请孩子们吃爆米花引出课题。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我在现场使用微波炉加热小玉米,引导孩子们观察小玉米的变化,为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做准备;为了能让这节课更加精彩、有创意,我又特意在服装方面进行了创意设计:要求孩子们身穿白毛衣、白裤子,脚上穿白色的体操鞋。一心想让公开课上得完美无缺的我,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上对答如流、大胆表现,竟做了一些画蛇添足的“精心准备”:我把音乐课里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讨论,并且暗示孩子们正确的答案;甚至还把孩子们应该在课堂上自由创编的动作也“预演”了一遍,这么“充分”的课前准备,让我心里踏实了许多。我为自己的设计感到满意,认为这节音乐课应该稳操胜券了。

幼儿园教案:一节让我尴尬的音乐课

但是,当这节音乐活动真正进行时,却因为我的“精心准备”而造成了许多尴尬的局面:

1. 孩子们对我提出的问题早已烂熟于心,用不着我的启发、引导,一个个标准答案便脱口而出,不禁使听课的老师们在惊叹孩子们“答题准确率”的同时,也窃窃私语着。

2. 由于孩子们对活动的内容、环节太熟悉了,所以对这节课的兴趣和注意力也大打折扣。当我引导大家根据歌词创编动作的时候,遥遥小朋友竟然趴在地板上打起滚来,其他小朋友看见了都跟着模仿。接着,这个小朋友刚扶起来,那个又躺下了,孩子们开心地笑着、闹着,听课的老师们也被这样的场面逗乐了,只有我笑不出来,课堂上一片混乱……就这样,一节音乐公开课在一片看似“热闹”的气氛中结束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反思后继续前行

为什么精心准备、力求创新的一节课却上得如此不尽人意?深入反思后我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深刻、透彻地理解创新教学的内涵,只是在盲目地追求“标新”、“求异”。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却忽视了教学的实质、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把课堂教学演化成一场精心准备的表演,让幼儿充当表演中的演员而不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这种看似“热闹”,实质却枯燥无味,怎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更谈不上促进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了。由于我一时的急于求成,使教学走入了盲目“作秀”的误区。这次失败的经历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理解“教”与“学”的真谛,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再尝试创新。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在实践中要多研究幼儿的真实需要,把握好创新的尺度,返璞归真、去除浮躁……

在深刻反思的同时,我结合了近年来观摩过的公开课、评优课,梳理出几条课堂教学中容易走入的误区,与老师们共勉,避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再走弯路。

不要注重形式,忽视真实

如今,幼儿园教学形式已有很大的改进,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教学形式与教育实质相悖的现象。比如:在学会歌曲《走路》之后,教师鼓励孩子们改编、创编歌词,有些教师就会用惯性思维引导孩子改编歌词。比如把:“小兔走路蹦蹦跳”,改成“小鹿走路蹦蹦跳”,如果幼儿想把歌曲改成“鸭子走路真有趣”,教师一般不会给予肯定,因为这样改歌词不够押韵,没有遵循老师的思路……教师这样做就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思维,禁锢了孩子的思维扩散。难道创编歌词非要按原来的格式填写吗?到底这是音乐课还是语言课?仔细想一想,幼儿的思维被箍得紧紧的,形式上创新了,但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根本没有尊重幼儿自己的创造意愿,而是因循守旧,谈何创新?假如我们能够更多地相信幼儿,尊重他们的创造,给孩子们营造一片自由的创造天空,我想他们的创造热情会更高,创造的潜力也会被更充分地挖掘。

切勿急于求成,好高骛远

毋庸置疑,成功的教学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还能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提高幼儿的创造热情。但是,有些教师以为:只要在目标上提高一些,让幼儿能够“超常发挥”就能把孩子们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这样做的结果是“欲高则不达”。比如:引导低年龄班的孩子给喜欢的音乐配伴奏。孩子们虽然跃跃欲试,但由于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打击乐器的使用都还不够熟练,就会出现混乱、嘈杂的伴奏效果,这样的教学也只好在混乱中作罢,孩子们心里刚刚燃起的创作火焰,很快也就熄灭了。原因就是孩子缺少应有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徒有创造的激情而没有创造的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做基础,谈何创造?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选择难度,使他们在尝试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能追求时尚,盲目作秀

众所周知,现在的观摩课、评优课,只要是层次稍高的公开课,都用上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使教学活动多媒化、立体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在一些教师的潜意识里也会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优质课的一面旗帜,如果缺少了多媒体,这节课就跟不上形势,就和时代有距离,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家都在盲目地做课件,努力地把自己的教学包装得上档次,而不去考虑这节课是否真有必要这样大张旗鼓。请冷静地思考一下,难道我们没有使用过多媒体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了吗?不仅在多媒体使用方面,在教具、学具的准备上也存在着“多多益善”的怪病。譬如我执教的音乐课《爆米花》,盲目地追求“时尚教学”,其实是在画蛇添足。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教学能够激发幼儿敢想、敢说、敢创造的潜质,而不是在教师的刻意包装下进行新奇的表演。为了追求形式上的时尚,将教学实质弃之不顾,这是不可取的。

在日常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模仿”出来的;还有的教师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求异思维,在活动中极端地培养幼儿“标新立异”……实践证明:要使教学走出“盲目创新”的误区,就应该正确认识教学的本质,重新认识幼儿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要因为急于求“新”,而使教学丧失了本来的色彩。教学应返璞归真、求真去躁,只有立足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才会因真实而更具教育价值!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