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幼儿园教案 > 让老师学会表演游戏

让老师学会表演游戏

2014-12-19 14:47:16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园教案
标签: 幼儿园教案   

一、调研——研训前表演游戏的现状

我园目前在表演游戏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刀切”现象较严重。幼儿照搬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游戏成为故事理解与记忆的工具,成为故事教学的附属品。

二是教师对表演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教师将表演游戏与歌舞表演、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师将表演游戏的内容扩大或偏离。

三是教师强调表演游戏内容的生动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属性。

四是在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教师是以幼儿园语言领域中的文学作品或儿歌为主要来源,很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故事,作为表演游戏的材料。

五是教师的干预过多,幼儿游戏被动化,幼儿只能跟着教师的统一指挥进行表演游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开始了表演游戏的研训之旅。

让老师学会表演游戏

二、探索——表演游戏研究从大班试点到中、大班全面展开

1. 第一阶段:从大班开始尝试表演游戏研究

在表演游戏素材的选择方面,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从优秀绘本中选择题材。在边学习、边思考、边探究的过程中,大班试点班级的表演游戏《埃尔莎的故事》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五次,核心组成员一直跟踪观摩研讨。我们发现,在几次游戏过程中,执教老师始终期望控制整个游戏的发展,因而越来越多地去“规定”演出时间和“动手”布置环境、准备材料,并追求生动逼真的表演结果,使师幼关系成为一种导演和被导演、指挥控制和被动执行的关系,忽视了教师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和扶助者,而不是凌驾于幼儿之上的指挥者、领导者,淡忘了表演游戏仍然是幼儿“自主、专注、愉悦、探究”的游戏活动这一基本价值取向。不过,通过《埃尔莎的故事》,使教师对表演游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那就是表演游戏的整个开展过程就如一条线段,整个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表演和游戏,而游戏是起点,表演则为终点,随着游戏的展开,由起点出发向终点行进,每个阶段的表演成分都会不断地增加,最终实现由游戏向表演的过渡。

2. 第二阶段:中、大班全面开展表演游戏研究

有了前期研究的经验,从上学期开始,我园中、大班全面开展了表演游戏的探索和实践。教师们在表演游戏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研讨策略、解决问题,孩子表演游戏的水平也有所提高。例如:中班老师发现孩子对《蛇偷吃了我的蛋》、《拔萝卜》、《小松鼠的大尾巴》非常感兴趣,班里很多孩子能完整说出故事中的对话。经常有几个小朋友在表演区表演这些内容,但孩子们只是复述故事中的对话,没有头饰,没有场地的布置。观察到这些情况,教师们进行研讨,决定开展相关的表演游戏,于是师生共同商讨表演游戏的内容、收集制作道具、布置场景等。

三、收获——表演游戏研训活动促进了师幼的共同成长

(一)在游戏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从最初的追逐打闹到遇到问题停止游戏,再到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继续游戏,每一步都是质的飞跃。通过表演游戏研训活动的前后对比,我们发现孩子在相关领域都有了显著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建立起规则意识,美好的心灵情感得以培养。比如:幼儿处于一直追逐或者争抢角色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幼儿经过讨论,能够想出许多解决的办法,像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或者谁输了谁先,从而建立了规则意识,还有的幼儿学会了谦让轮流,幼儿良好的品德得以培养。

2. 幼儿的语言和表演才能得以发展。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要学说大量优美的语言词汇,还要运用丰富的表情、语调、动作等表现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自信心等得到了培养。在表演游戏时,幼儿要分配角色、布置场景、克服胆怯,在主动交流、相互协商中不断成长。

4.幼儿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从最初的遇到问题就追逐争抢到后来的求助他人、共同商议等办法,和平有效地解决问题,思维越来越活越,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二)在研训中,教师对问题的探究有了专业成长

表演游戏的园本研训活动,至少使教师们在表演游戏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技能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幼儿,做幼儿游戏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

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教师们对表演游戏有了正确的认识,组织游戏中能做到尊重幼儿,做游戏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例如:表演游戏《黑暗中的富兰克林》脚本选择时,我们一起阅读了大家共同搜集的书籍《黑暗中的富兰克林》、《狼和七只小羊》、《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野兔盖房子》、《渔夫和金鱼》等17个绘本(或故事)。然后进行投票决定,每个孩子要说出自己要表演的理由,最后,《黑暗中的富兰克林》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战胜了“劲敌”《三只小猪盖房子》、《小马过河》、《蛇偷吃了我的蛋》。教师在组织幼儿选择表演内容时,始终坚持尊重幼儿的意见,做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不做指挥者、决策者。在表演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有时候是需要教师介入的,但前提是教师要牢记自己是幼儿游戏的组织者与支持者,而非凌驾于幼儿之上的指挥者、领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幼儿,还幼儿一片自主、快乐的游戏天空。

2. 观察记录、分析反思,使教师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

组织和开展表演游戏时能善于发现和掌握兴趣点,而这些离不开教师的观察记录、分析、反思。记得在开展第一阶段的尝试中,教师们拿到记录表不知道如何进行记录,有的老师一场游戏下来只有简单的行为记录,对幼儿行为分析简单。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呢?观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关键的一环。于是表演游戏中心组成员在一起商量如何进行观察记录,比如:

(1)在游戏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

(2)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判断空间材料是否适合幼儿活动需要。

(3)在游戏中有重点地个别观察,注意小组幼儿或个别幼儿的特定需要,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每一次现场观摩时做到分工明确,如:摄像员、照相员、游戏整体情况记录员、主要角色记录员等。结束后将记录表整理后给执教者汇总,执教老师根据情况制定下次游戏的目标。在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中,教师们游戏观察记录从无从下手到现在能将一个完整游戏进行跟踪记录,形成自己的研究案例。

3. 教师适时介入指导,使游戏水平进一步提升

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因此,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干预。那么,幼儿表演游戏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指导,什么是适时介入指导?我们的经验是:

(1)当幼儿遇到困难、争执,可能将放弃表演游戏的意愿时,应介入。例如:《小老鼠们藏到哪里去了》盟区飞行观摩中,有将近20个成人散坐在教室周围观看幼儿活动。表演游戏开始了,大家都忙着拿服装、道具装扮自己,就在这时候,大家都听到了教室的一角传来了哭声,原来翔翔站在空调边抹眼泪。老师发现了,没有马上去解决问题而是观察翔翔接下去会做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他只是哭没有任何的举动,于是老师走到翔翔的身边询问他为什么哭?翔翔告诉老师,他要扮演穿黑西装的老鼠,可是黑西装的老鼠已经被鹏鹏扮演了,老师对他说:黑西装的老鼠已经有人扮演了,你换一个角色好吗?他不肯继续哭泣。最后,鹏鹏把自己的黑西装脱下来给了翔翔,游戏继续下去。由于教师的适时介入,不仅解决了矛盾,更重要的是用结果反馈法让孩子们意识到不轮流不谦让所带来的结果是两个人都玩不成,从而让他们理解了轮流、谦让对每个人都是有意义的。

(2)当幼儿知道故事情节和内容,就是不知道如何把它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可以介入,用自己的表演来提醒幼儿,让幼儿能够继续表演。如:针对幼儿表演经验缺乏的情况,十月初,盟区六家幼儿园开展了教师童话剧的巡演,通过巡演让幼儿了解表演技能,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创新。这种方法对年龄小不会玩的孩子及年龄大但游戏内容比较单一的孩子都有效。

(3)当表演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的因素时,应及时介入。幼儿在沉溺于表演游戏的情景时,往往会将假想与现实混在一起,以假当真。例如:表演游戏“小老鼠藏到哪儿去了”中小老鼠要躲到钢琴上面,幼儿便把这个表演当真,就真的爬到钢琴上面坐着,此时教师看到幼儿有了不安全隐患时及时进行引导,直接告诉幼儿,“钢琴可以用别的物品代替,班级的钢琴太高爬不上去,并且上面很滑,躲在上面不太安全”。以唤起幼儿的意识,防止可能带来的危险。

4. 支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创新空间

道具是表演游戏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它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游戏的意愿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进行表演。以前开展表演游戏前,教师都要花大量时间为幼儿准备道具,在指导游戏中还要反复地交代道具的摆放和使用方法。幼儿对这些道具又不一定喜欢,有的只能被动认同,这既削弱了道具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又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如:中班幼儿玩《拔萝卜》的游戏,老师提供了现成的头饰和服饰,开始幼儿非常喜欢并出现争抢道具现象,几次后幼儿对道具失去了兴趣,丢得随处都是,并在区域内乱跑。因此,在之后的表演游戏中我们试着改变这种旧观念,让幼儿根据表演作品确定需要哪些道具,想想可能采用什么物品进行替代,让他们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例如在表演游戏“小老鼠藏到哪儿去了”中,幼儿在制作小老鼠的衣服时,只用不织布做了很小的一个洞做领口,老师没有急于评价她的作品,而是引导她假装小老鼠穿一穿,结果她自己发现了洞太小的问题,然后及时重新做。假如她不是亲自体验,就无法直接认识这种空间关系,也不会主动去修改作品,那么做出的道具就不符合。教师并不是活动中唯一的指导者,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又如在制作小老鼠躲藏的浴盆的道具时,吴一诺用了一个小纸箱来做。为了让她发现问题在哪里,教师请来扮演小老鼠的小朋友一起躲在纸箱里,孩子们纷纷提出了“纸箱太小”、“太挤了”等问题。于是她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又投入到拼接更大的浴盆道具的工作中。由此可见,同伴的作用要胜于老师的说教。所以教师在利用这种教育资源时不要怕乱,不要怕幼儿之间会产生冲突,要认识到,正是幼儿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冲突,给幼儿提供了互相促进的机会。总之,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尽量避免教师干预过多,从而保护好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总之,表演游戏研训活动的开展为老师搭建了研究平台。老师们通过研究,对幼儿的游戏水平有了进一步了解,努力为幼儿开拓一个宽阔发展的空间,让幼儿自己做主,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生活、表达感受。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游戏的发展,使他们愉快地踏上人生的第一个阶梯!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