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早教 > 启蒙文学 > 清明的习俗有哪些,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的习俗有哪些,清明节的由来

2015-04-03 11:59:54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启蒙教育
标签: 启蒙教育    幼儿启蒙    启蒙故事    启蒙文学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时

清明:气清景明万物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形象地描绘了清明时节路上远行人迷乱凄凉的心境,既是清明时节江南春雨的写照,又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草木繁茂,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是说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梨花风起正清明”,是说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明前茶,两片芽”,是说茶树新芽抽长正旺,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

清明的谚语

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桂);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黑);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清明有霜梅雨少(苏);清明有雾,夏秋有雨(苏、鄂);清明雾浓,一日天晴(豫);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清明暖,寒露寒(湘)。

预示未来年景的谚语有: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苏、鄂);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云);清明冷,好年景(辽、冀);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宁);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冀)。

寒食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寒食节,又称冷节,距清明节不过一两天,每逢寒食,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传说,寒食节是晋文公为了纪念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寒食节时,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扫墓

中国人更重视“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自古以来,清明时节就是人们祭祖扫墓的日子。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各地清明祭祖的方式各不相同。北方地区常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说法,插柳、戴柳似有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寓意。我国台湾地区的祭祖方式更显不同,台湾县志记载:“清明,祀其祖先,祭扫坟墓,必邀亲友同行;妇女驾车到山,祭毕,席地而饮,薄暮而还”。这些古代旧时的遗风一直保留至今,说明人们对清明的重视。

踏青

清明节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一方面,因为清明节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另一方面,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都要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便可处处成阴。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植树

清明前后,阳光和雨水充沛,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