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3—6岁 > 儿童早教 > 隔代教育,观念不一怎么办

隔代教育,观念不一怎么办

2015-08-03 15:45:30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儿童教育
标签: 儿童教育    隔代教育   

我们与老人也有小冲突

“伊伊,不要乱跑,刚才你都摔跤了,还没有汲取教训吗!你非要进医院才可以消停吗?”这不是我们在对女儿说,而是心疼她的外公在苦口婆心。老爷子曾多次在我们面前,语重心长地表达对我们教育女儿的忧虑,偶尔甚至还会流露出些许不满。

隔代教育,观念不一怎么办

“你看,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自己的想法了。这么小就这么任性,一点都不听话,以后怎么办?”这句话差不多已经成为老爷子的口头禅。

老爷子很多时候不认同我们教育孩子的观念,喜欢按照几十年前的教养方式对待现在的孩子,希望把孩子教育成叫往东不敢往西的、一门心思学习的、不上蹿下跳的、一本正经的“乖孩子”。

于是,我夫人常常对我嘀咕:“刚才老爸又不允许伊伊干这干那了,我真的很想冲上去告诉他,伊伊是人,不是宠物,能不能让她有自己的想法,能做她可以做的事情。”我有时候也会思考:“如果长此以往,是不是老爷子对孩子的教育会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抵消,他对孩子的影响会不会超过我们,会不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隔代教育观念不一很常见

现在的家庭,很多父母忙于工作,确实需要老人帮忙照顾家庭和孩子,因此也就有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说法。对于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常常面临着众多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而产生的冲突。而且很多时候因为祖辈的执拗,我们还很难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于是很多家长开始纠结,到底是否应该把孩子交给老人。

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五岁多,但吃饭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为此老人和子女经常意见不一。老人觉得一定要喂孩子吃饭,孩子才能吃得好,于是在幼儿园可以自己吃饭的孩子,在家里就是不愿自己吃。子女跟老人沟通,需要纠正这个坏习惯,可老人考虑的重点却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不是孙女的行为习惯。因为双方关注的重点不同,导致教育观念和方式截然不同。同样都是为了孩子好,却很难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

年轻父母该怎么做

上述这些困惑,很多家庭多多少少都会碰到。如何积极面对和有效解决,作为孩子的父母和作为父母的子女,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是关键。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尊重老人,感恩老人

养育孩子,既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很多时候,老人往往承担了全家的很多体力活,比如买菜做饭、洗衣洗碗、拖地擦桌、接送孩子等等。虽然老人经常把这些家务活全部揽在身上,但并不意味着这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不是我们雇来的保姆。

如果我们与老人的教育观念不一致,千万不要责怪老人。作为子女的我们在态度上首先要尊重和理解老人,因为他们的观念往往已经根深蒂固,很多时候的行为其实是出于惯性或者本能。对于他们,我们真的只能感恩,不要抱怨,更不要指责。家庭成员多,其实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多好处,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坏事。

陪伴孩子,引领成长

隔代教养,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当甩手掌柜。对于子女的教育,父母的责任是第一位的,更是责无旁贷的。如果老人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子女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让我们认为适合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在孩子心中,一旦父母的影响超过老人,孩子自然就会对老人的话进行选择和过滤。

作为父母,需要用心陪伴孩子,身体力行去引领孩子成长。孩子不一定按照大人所说的去做,但往往会照着大人所做的去做。如果老人在某些方面的说法和做法确实不妥,那么我们就要多在孩子面前去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让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多做沟通,增进互信

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式上,如果我们跟老人出现冲突,我们需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多跟老人沟通,让他们理解和认同我们的真实想法。虽然转变老人的观念很不容易,但只要经常跟老人聊聊天,分享其他人养育孩子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老人,时间长了,兴许也能改变老人教育孩子的误区。

我夫人也会偶尔因为孩子与岳父发生一些小争执。当出现分歧时,我就得出面调解了,要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当然更多是劝夫人不要跟岳父争吵,同时也跟岳父沟通,向他表明这些事情不要紧的。如果他的教育观念跟我们不一致,我们首先是尊重他,其次尽量说服他。也有很多时候说服不了他,这个时候,我们的策略就是不跟他正面顶撞,私底下还是按照我们的理念行事,久而久之他也就慢慢不反对我们了,有时想通了还会转而支持我们。

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老人虽然可以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但永远无法取代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爱。如果老人的教养方式跟我们完全一致,那是我们的一大幸事。但假如教育观念不一致,那就是对我们的一大考验。隔代教养到底难不难,关键就在孩子的父母,而不是我们的父母。虽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完全可以选择面对父母的态度和方式。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