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早教 > 幼儿成长里程碑——人际交往

幼儿成长里程碑——人际交往

2014-12-02 15:28:14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早教
标签: 幼儿早教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孩子也不例外。无论孩子性格外向,还是容易害羞,交到属于自己的朋友都是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交朋友呢?

幼儿成长里程碑——人际交往

安全型交往模式启动

常有妈妈问:“孩子特别胆小,让她跟同龄的小朋友玩她也不肯,总是躲在我身后怎么办?”这个羞怯感一般体现在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下子面对太多陌生的人,自我保护意识就开启了。这时家长不要着急,因为自我保护欲望强烈的孩子通常是很聪明的孩子,也更善于观察外在世界。在这类孩子心里,有一个先后顺序必须明确,那就是“先摸清情况,才能暴露自己”。

这就是安全型的交往模式,家长必须要了解并且理解,不然就会误解孩子胆小而强行地把孩子推到外在世界去。通常越往外推孩子,孩子越害怕,越不肯与外界接触,结果适得其反。在这类孩子潜意识中,需要先充分观察和了解外面的情况,这一步对孩子来说正是学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大多数家长并没有看到孩子躲在角落其实是在观察和探索,而这本身就是人际学习的过程。因此,如果孩子启动了安全型交往模式,你就要改变策略了。

错误的做法:有妈妈硬是要把孩子从背后拉出来,拽进小朋友堆儿里,甚至当众指责孩子胆小。孩子会因此受到强烈的挫折,因为他没有准备好走进群体的时候你把他拽进去了,他还完全不知所措,仿佛一只惊弓之鸟。这种体验非常糟糕,会在早期的人际交往经验中给孩子留下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家长准备好了,不代表孩子也准备好了。

正确的做法:妈妈的原则是要坚持与孩子一起留在群体范围内,不要离开即可。首先你得允许孩子“躲藏”,但是不要答应孩子“离开”的要求。如果孩子要求离开,妈妈应带孩子到距离群体稍远一点的地方,让孩子渐渐适应。其次,妈妈要尊重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要跟孩子一起默默的观察,不要反复地劝说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然后,就需要妈妈有足够的耐心,要经常带着孩子到这种群体环境里。只需找一个角落,渐渐地,你会看到孩子越来越放松了,他有一点想要尝试走进这个群体了,他有点儿不太好意思地靠近这个群体了……直到孩子行动起来。这个过程,必须不给予任何的推动力,绝不说服和鼓励,因为任何的鼓励都是阻力。妈妈只需要耐心地陪伴着,等待孩子自己迈出这一步。这不仅仅是交友的一步,更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关键一步。

杂乱群体=有益群体

妈妈总喜欢经常带着孩子与小区里其他孩子玩耍,这是就近原则,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让人喜欢。有的孩子任性、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会撒谎,有的孩子很不讲卫生……这就成了妈妈的心头之患,怎么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交友环境呢?妈妈的考虑是有道理的,但是,你做不到给孩子筛选朋友,难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在杂乱的群体中,孩子会自己选择相处起来舒适的伙伴,并会培养出自己适应各种类型同龄人的本领,这就是社交技巧。如果从小生活的环境简单如一,那么孩子的人际体验会在进入更大的群体时受到更强烈的挫折,不见得是好事。早点儿让少不更事的孩子在摩擦和矛盾中适应,感受到外在世界的复杂,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孩子涉世的价值观和技巧。妈妈要知道,越是早期的经验,越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刺激和体验。

所以,群体复杂多类不是件坏事。再说,学龄前的孩子能复杂到哪里去呢?遇到矛盾和冲突时,孩子解决不了就会找妈妈,妈妈再加以引导,毕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才是最主要的。

TIP交友注意事项

对于1~3岁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比较模糊,妈妈带孩子出门与社区的小孩相处时,要注意两件事:

不要离开孩子身边。因为3岁之前属于依恋期,这个时期孩子对妈妈的需求是最强烈的。有的妈妈为了让孩子跟小朋友玩,会趁着孩子不注意悄悄地躲起来,远远地看着。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刺激,给孩子留下“外出是极不安全”的心理印象。

不要强迫孩子让出自己的玩具。这是大人常常喜欢做的事情,其实际意义就是分享嘛。妈妈要知道幼儿期的孩子是不能理解分享的,因为你的孩子尚且不能把自己认得清楚。所以,妈妈切记因为玩具的分享使得孩子很讨厌跟朋友玩哦!

幼儿园是最适宜孩子的交往群体

孩子真正的社会群体在幼儿园,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的起点。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里与“同龄孩子”接触,是人际交往模式的前提条件。这里强调“同龄人”,是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哪怕是大一岁,都是不同心理层次的,这个时期的孩子汇报年龄时总要加上几个月,例如2岁5个月大。不要小看年龄差距,一岁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心理差距。为什么幼儿园不把小中大班放到一起来培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只在学龄前这个阶段,要强调同龄化的交往。

有的妈妈希望孩子懂事,就经常把孩子带进大孩子的圈里去。这种做法让孩子在心理先有了“大小之分”,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交往就失去了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自己的意义。包括与亲属的孩子交往、与年龄小的孩子交往,这些都是在不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人际关系,虽然也是人际的一种,却不是主流。学龄期孩子在幼儿园与同龄孩子交朋友,才会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因为“我们一样大”。孩子看同龄人就像看自己,好的行为会模仿,不好的行为会警戒自己不要这样做,这才是人际交往的真正意义——发现自己、磨练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