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天,妈妈带5岁的昕昕去一家书店看书。
书店很安静,有不少人在看书。妈妈让他在旁边呆着,可是他跑开了,拿起一个玩具枪,远远地大嚷:“妈妈,买这个。”妈妈摇摇头,他大叫:“就买这个,我非要。”妈妈说道:“放下,不许动。”谁知他在书店里乱跑,大嚷:“你逮不住我,我就不给。”书店里其他顾客皱起眉头,书店老板也颜为不满地说道:“你也管管孩子吧。”妈妈回道:“作为一个大人,你干嘛和孩子过意不去呢?顾客是上帝,你如果再说,下次我们就不来了。”书店老板就没再说什么,昕昕在书店里闹得更凶了。
分析:
昕昕在公共场所大叫大妈妈不仅不想办法制止他,还埋怨书店老板,以下次不来要挟老板,这无形当中纵容了孩子的吵闹,家长的“要挟”也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示范作用。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家长如果教育不当,孩子会养成任性的不良性格,还会挑战公共秩序,缺乏公德意识,引起众人的公愤,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妨碍孩子的社会交往。
支招:
孩子在公共场所大较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这样做。
指责他人
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嚷大叫,妨碍了公共秩序会引起别人的批评,而且这些批评大多来自成人,指向家长,家长不要因此耿耿于怀,不教育孩子,却指责别人,比如:“你不也是由孩子长大的。大人和一个孩子计较,你羞不羞? ”这样的指责会让人大跌眼镜。孩子犯错了,不教孩子主动道歉,反而倒打一耙,这种不负责的态度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这会助长大嚷大叫的不文明行为发生,还让孩子学会推卸责任。
迁就孩子
有的孩子提出不当要求,比如买昂贵的玩具,家长不答应,他就故意在商店大吵大闹,有的家长为了面子就向孩子妥协,答应他的不当要求。这样家长就中计了,上了孩子的圈套,以后家长碰到这类事情就会被孩子的“要挟”所控制,这样就容易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
以“听”制“听”
有的孩子不听家长的制止坚持大嚷大叫,家长无计可施,就向孩子大嚷大叫,声音比孩子更高,严厉斥责孩子,比如:“你再嚷,我就打屁股了。”以“听”制“听”,让孩子内心不服,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犯错的原因。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在公共场合大嚷大叫,孩子更觉得声音大者为王,这样更蔑视社会公德了。
贿赔孩子
有的家长会对孩子说:“不要吵,我买巧克力给你吃o”当孩子大嚷大叫时,有的家长许诺把食物或玩具给孩子。这种奖励就强化了孩子不良行为,只有大叫大嚷后家长才会答应给他东西。他就会变本加厉,把事情闹起来,然后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靠“贿赂”来收买孩子,孩子会正面交锋孩子大叫大嚷,家长不要当场和孩子争锋,非要把他打败。教育很复杂,有许多时候你不能马上把孩子打败,如果你败下阵来,他就是胜利者,局势难以收拾,如果这种局势反复出现几次,他就会掌握主动权。所以家长不要正面强攻,要从侧面迂回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