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早教 > 和孩子一起在餐桌上进行“吃饭游戏”

和孩子一起在餐桌上进行“吃饭游戏”

2015-07-15 12:01:35 出处:乖乖网 作者:阿兜 幼儿早教
标签: 幼儿早教    幼儿早教方法   

家有小儿,吃自然是一等一的头等事,不过也是很多妈妈奶奶的头疼事。

每到吃饭的时间,几乎每家的餐桌上都会上演一幕幕剧情雷同的“悲喜剧”,目的都不外乎希望孩子能多吃上一口两口。

有一个朋友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为了让她的孩子能多吃一点、吃好一点,她想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除了把食物做得可爱和想办法把孩子喜欢吃和不喜欢吃的食物创意性地炮制到一起之外,她的那些方法之中也不乏有趣有效的“吃饭游戏”:

和孩子一起在餐桌上进行“吃饭游戏”

1.“芝麻开门”

孩子的嘴巴是一个山洞,每次妈妈说对“密码”,孩子就会张开嘴巴,吃上一大口,昨天是芝麻开门,今天是西瓜开门,明天有可能是香蕉开门。孩子乐于吃饭的同时,还兼具了认知的功能!

2.“飞机降落”

盛满食物的小勺子是一架装满货物的大飞机,降落啦!降落啦!孩子开开心心地张开嘴巴,啊呜一大口!

3.“火车进山洞”

这次盛满食物的小勺子是一列装满货物的小火车,呜呜呜!卡恰!卡恰!“火车”开进了山洞,孩子也吃下了食物。

4.“娃娃陪餐”

孩子不肯吃饭,就把她最喜欢的几个娃娃放在旁边,陪着孩子一起吃饭,妈妈假装挨个喂过来,“小兔子一大口!”“哦,小熊也吃了一大口!”“接下来就轮到宝宝了!”孩子张嘴,啊呜一口!

5.“吃饭儿歌”

这个朋友甚至还自创了“吃饭儿歌”:小勺子呀,找朋友!小鼻子问:我是你的好朋友吗?不是!不是!小耳朵问:我是你的好朋友吗?不是!不是!小眼睛问:我是你的好朋友吗?不是!不是!小嘴巴真着急,我才是你的好朋友!

与那些在后面举着碗筷追着黏着跑着奔着想让孩子多吃一口的妈妈奶奶们比起来,我的这位朋友显然技高一筹。可是,她创意十足的“吃饭游戏”值得鼓励和借鉴吗?

作为过来人妈妈,我第一个想问的问题就是:多吃一口有那么重要吗?

我很理解这个朋友的良苦用心,她的女儿与同龄孩子比起来,无论身高和体重都差了一大截。虽然我们可以轻飘飘地安慰她: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早晚快慢的差异,不过,这种安慰实质抚慰不了她的焦虑。

那么,请保健医生给孩子做一下体格检查吧,如果孩子的发育状况在正常曲线值(不是单纯看所谓身高和体重的标准上限和下限)里,而孩子睡眠、游戏等日常状态都很正常,妈妈大可不必纠结于“多吃一口”这件事情。

如果医生判定孩子发育不达标,需要营养跟上,妈妈第一要做的可能也是调整食谱,在饭菜上多下工夫,而不是纠结着一定要孩子“多吃一口”,反而给孩子很多的压力。

第二个问题:依赖“吃饭游戏”培养的进餐习惯,会让孩子忽视吃饭的本质,反而强化对游戏的期待吗?

不是每个妈妈都有创意和耐心,以及体能,就算习得再多的游戏方式,妈妈能保证每次都保持乐观昂扬的心态和孩子进行有趣的吃饭游戏吗?

妈妈们可能很快就会面临这样的窘境:一旦没有妈妈的“吃饭游戏”,孩子就会拒绝进食。因为进食的动力更多的是在于妈妈卖力的“演出”,而不是孩子发自本能的饥饱感。

饥饱感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然感受,这种感受不需要我们去干涉,顺乎孩子的天性,它就一直在。而如果我们不自觉地用爱、耐心、过度的关注去过频地干涉它,它就会丧失,而我们的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不是我想吃,是妈妈想要我吃,我吃了妈妈看上去就很开心”的被动的孩子。

这个时候,原本简单的吃饭问题可能就变成了复杂的教育问题。因为感受是学习的第一步,而教育最初和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培养孩子的感受力,有感受力,所有的教育才可能“被渗透”。

好吧,这样的观点可能不太会被我那个因母爱激发出无限创意的朋友接受,那让我们重新回到吃饭的问题上。

其实,吃饭的问题很简单,德国行为疗法专家阿奈特?格斯特采恩在其所著的《吃饭的游戏规则》中为我们提出了简单明了的“正确的吃饭规则”:父母决定何时吃、吃什么以及怎样吃,孩子决定吃不吃和吃多少。

何时吃:父母决定吃饭的时间以及次数,最好能做到每天都固定。

吃什么:父母根据自己在健康饮食以及营养方面的知识确定并选择制作好要吃的食物。

怎样吃:父母制定自己家里的餐桌上的要求并身体力行,尽量营造出愉悦的进餐氛围,如果孩子太小不能吃饭,可以适度提供帮助。

最简单的举措就是:我们负责提供足量的食物,而孩子负责吃。

在没有压力而亲子双方也都没有“不当期待”的就餐环境里,孩子的饥饱感以及食欲自然而然就会恢复,因为吃饭本来就应该是一件最简单的事情,也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更应该是一件毫无压力的事情,对吧?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