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早教 > 孩子没有耐心该怎么教?

孩子没有耐心该怎么教?

2015-06-09 16:58:27 出处:乖乖网 作者:admin 幼儿早教
标签: 幼儿早教    幼儿早教方法   

她的表情、音调、动作,向小豆包传递的全是"不耐烦"。

有家长诉苦:"专家说不要强迫孩子,要耐下心来'让孩子选择',于是我就很耐心地让他选,可他却抗拒,说选也是白选。"另一位妈妈也愤愤吐槽:"我们已经改变了,可还是没效果……育儿招数都是专家写出来骗人的!"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不信我们就来看看他们说的"耐心"——看看为什么孩子不相信,为什么耐心被识穿。

孩子没有耐心该怎么教?

"知道要耐心",不代表"真的耐得下心"

对很多新父母来说,育儿知识的科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初始阶段。许多显而易见的常识性错误和盲点,都是在这一初始阶段被纠正。

从"不知道"到"知道"后,家长开始兴奋:啊!原来我女儿晚上睡觉闹腾,是因为她喜欢和爸爸睡前吃甜食而导致的,不是孩子不乖;啊!原来我女儿过于喜欢整理,是与秩序感被打乱有关。

但是,懂得了这些知识,就一定知道怎么做、能够做得好吗?愿意按照专家教的那样耐心,最后是否真的就耐得下心来了?

"宝贝,你是选择5分钟以后走,还是15分钟以后走?"豆包妈在尝试自己学的育儿新招"耐心";但是,她却是满脸不耐烦地"耐心"着。

小豆包偷偷地看了看妈妈,往后缩了缩,满脸羡慕地瞅瞅满场跑的玩伴们。她低着头,就是不"选择"。

这个时候,专家教的招数,真的都是"骗人"的。因为豆包妈并没有真的"耐心"对待,她的表情、音调、动作,向小豆包传递的全是"不耐烦"的信息——孩子不傻,她非常明白,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

可能我们的童年,曾被"急躁"伤害

豆包妈的改变为什么"无效"?因为它不是真改变,仅仅是浅表的行为层面的"改变",是豆包妈在知道了"耐心"的重要性以后,对自己做出的一种自我强迫。

这强迫、这矛盾,从何而来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会在当下引发矛盾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内在已固化的观念。这些观念可能曾伤害我们;"伤痕"之深,不是认知层面就能轻易改变。

豆包妈就是这样。其实在她自己的童年,母亲因为非常忙,要带几个孩子,还要工作,所以对她们姐弟五个非常急躁,几乎不会给他们"挑三拣四的机会"。这使得豆包妈面对小豆包时,几乎下意识地处在伤痕效应的"急躁"中,结果小豆包的个性越发磨蹭又不安;经过育儿科普,豆包妈谢天谢地地请回来"耐心"大招,结果却因为不会用、用不好,快要被"耐心"给折磨死了。

通过后来的几次咨询,豆包妈终于感受到了自己处于急躁和"要求自己耐心"的矛盾状态:"身体感觉被什么东西拉扯着,背是紧绷的,腹部像有一团火在烧,心里似乎有个声音喊'快点,快点,要来不及了'!"

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豆包妈开始通过控制呼吸等手段,让自己先缓和下来,仔细体验当下的感受,不再强逼自己"耐心"。

结果,因为真正松弛了下来,她所期待的改变,果然不期而至。

接纳之后再实践,就不用强迫和假装

那一天,豆包妈在陪豆包选礼物。选了很久都没好,她开始感觉不耐烦。这次她没有强行压抑,而是在连接自己的感觉后,诚恳地告诉豆包:"妈妈现在全身不舒服,很烦躁,背上像有什么在抓一样,可能是因为昨晚睡太晚了。我们早点回家,行吗?"

令豆包妈感动的是,豆包不像以前那样,非要强拉着她选好礼物再走,而是认真地听她说完,然后想了想,最后同意先陪妈妈回家,换个时间再来选礼物。

这让豆包妈妈尝到了甜头。通过这次"耐心"事件,她逐渐明白:在面对孩子的时候,重要的不是强行用"耐心"去克服、压制自己的急躁,而应先贴近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穿越曾经的伤痕痼结点,这样才能以真诚、柔软的方式贴近孩子——所谓"优质育儿",这是最起码的前提;所有新父母,接受任何育儿知识,也都应该遵循这个顺序:察觉,接纳,实践。

到那时你就会说,原来所有的招数都有效;原来专家们从没有骗过我。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