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1—3岁 > 幼儿早教 > 家园共育,帮助孩子建立起分享的意识

家园共育,帮助孩子建立起分享的意识

2015-02-20 16:26:21 出处:乖乖网 作者:慧琳 幼儿早教

每个星期五是小班孩子的“玩具分享日”,孩子们可以从家里选择自己喜欢的、较为卫生安全(干净、没有尖角或破损)的玩具,带到幼儿园里和大家一起玩。当孩子们刚听到我宣布这个消息时,都非常盼望周五的到来。但当“玩具分享日”真的来了,孩子们的表现却并不积极。

镜头一:

朵朵坐在佳佳旁边,一直盯着她的小魔仙棒,一脸羡慕的样子。可是佳佳只顾自己玩儿,偶尔还会兴奋地展示:“看!我要变魔术啦!”

镜头二:

小宇带了好多玩具小汽车,有红的、白的、黑的,但一直紧紧地护在胸前,没有玩。双双忍不住问:“小宇可以借我一辆玩一会儿吗?”小宇摇摇头不答应。

镜头三:

“给我!”“是我的!”洋娃娃被两个小女孩抢来抢去,谁也不肯让谁。老师发现了,走过来温和地问:“这到底是谁的啊?”她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小苏的。”“那么小苏借给谁了呢?”她们又异口同声地说:“借给我的。”老师问了小苏,小苏也说不出借给谁了。

梁老师的贴心话:

小班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生活环境、角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里,孩子成为集体的一员,需要与其他小朋友们相处,开始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但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孩子们往往不懂分享、不愿分享、不会分享,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孩子觉得这个玩具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我用过、玩过,在无形中会形成“我的”这样一种排他性独占,于是孩子在面对同伴的诉求时会表现得有些“不近人情”——即使自己暂时不玩,也不肯给别人玩。另一方面,当前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会优先给孩子。孩子从小缺乏互爱互让的体验,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享”的行为。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成人需认识到小班孩子对分享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是正常的,不能以大人的立场想当然地责怪孩子小气、自私,不然会让孩子觉得委屈,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不能强行代孩子处理他的东西,孩子虽小,也需尊重他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和支配权。

第三,我们需要想一些方法来慢慢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起分享的意识,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1. 通过具体的场景让孩子学习怎样分享。

小班孩子还处于具体形象的思维阶段,所以直观的情境表演很适合他们。我自编了《好朋友皮皮》的故事并让孩子们角色扮演。引导拿着玩具的孩子像皮皮一样,向其他孩子介绍自己玩具的玩法。如果想玩小伙伴的玩具,孩子们也会学皮皮的样礼貌地问对方。几次角色扮演下来,孩子们不仅在互学互换玩具中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还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平时家长也常给孩子讲故事,对故事中的正面教育意义,家长可以通过设置并留意一下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让孩子在行动中有更形象的体会。

2.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在分享行为上的进步。

当发现孩子有分享表现时,我们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他,因为在小班孩子阶段,榜样示范和模仿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当孩子在分享过程中遇到难题时,老师或家长需适时引导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例如大家都想玩的玩具,由孩子们一起商量后,按照“剪刀、石头、布”的方法决定先后顺序,轮流着玩。

3. 家长和老师多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的两个主要生活场所,老师把孩子在幼儿园与同伴分享合作的点滴告知家长,家长在感到欣慰的同时别忘了表扬和鼓励自己的孩子哦!家长也需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契机有意识地关注孩子的分享行为,例如当孩子将喜欢的食物分给家长时,家长最好欣然接受,并表达此刻的感受:“妈妈觉得好开心,点心真甜,谢谢宝贝!”切不可断然拒绝:“宝贝真乖,妈妈不要,还是你自己吃吧!”拒绝次数多了会打消孩子分享的积极性,也减少了孩子体验分享乐趣的机会。

同样,家长若能将孩子的这些进步告知老师,老师在幼儿园对此表扬和鼓励,通过家园共同努力,让孩子慢慢认识到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爱互助,以良好的开端,让孩子今后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的行为。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