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加入收藏  | 
你所在的位置:乖乖网 > 0—1岁 > 婴儿护理 > 小儿口疮,教你灸疗治疗,竟然这样简单!

小儿口疮,教你灸疗治疗,竟然这样简单!

2015-07-18 14:56:33 出处:乖乖网 作者:园园 婴儿口疮
标签: 婴儿口疮    小儿口疮    小孩长口疮   

小儿口疮是小儿口中生疮之简称,“疮”是指口腔粘膜上的溃烂点,其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称为“口疮”、“口疡”和“口糜”,现代医学称小儿口疮为小儿溃疡性口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颊内、唇内、牙龈、舌及软腭等处口腔粘膜出现黄白色如豆大、表浅的小溃疡点,局部疼痛,拒食,流涎,烦躁等,甚则可能出现体温增高及全身症状。

灸疗师表示,本病多因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火气内发,上为口糜”,《素问·气厥论》说:“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诸病源侯论·口舌疮候》载:“腑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

小儿口疮,教你灸疗治疗,竟然这样简单!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口疮多是由于口腔不洁,感染单纯疱疹病菌或细菌所致。

灸疗辨证

1症状表现:颊内、唇内、牙龈、舌及软腭等处口腔粘膜出现溃疡,局部疼痛,拒食,流涎,烦躁,发热,便秘,口臭,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细数。

2灸疗原则: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要取足少阴、手厥阴、任脉经穴。

3灸疗处方:涌泉、劳宫、神阙、印堂或阙上(此穴在印堂上5分处)。

4随症加穴:①口腔溃疡者,加龙玄、内阳池;②发热者,加大椎、合谷;③消化不良者,加中脘、天枢、足三里;④流涎者,加地仓、承浆。

灸疗方法:

(1)艾条悬灸法:每次选3~4穴,每穴灸3~5壮,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2)艾条雀啄灸: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1次,多选用劳宫和涌泉穴。

(3)二明巴豆膏敷灸:取明矾1g,明雄黄0.2g,巴豆(去壳)1g,上药混合捣如糊膏状,制成药丸,如绿豆大,备用。敷灸时取上药丸1枚,敷于印堂穴,上盖胶布固定,勿使药膏或药液流出,每次敷灸12~24小时。

(4)二石糊敷灸:将硝石、矾石各等份,共为细粉,贮瓶备用。取上药30g,加水调如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敷灸1~2次。

(5)交泰散敷灸:取黄连、肉桂各等分为末,瓶贮备用。敷灸时用交泰散3g,以醋调如糊膏状,分别敷灸于两足涌泉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

(6)吴茱萸敷灸: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敷灸时取上药末10g,加入鸡蛋清(或醋)适量,调如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即可。每次敷灸12~24小时,每日1次。亦可将吴茱萸末用鸡蛋清调和为丸,如蚕豆大,名为口糜丸。分别贴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即可,每穴每次敷药1丸,每2日换敷1次。

(7)连萸散敷灸:将黄连5g,吴茱萸3g,共研细末,以米醋适量调如稠糊状,每天晚上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翌日晨取下,每日敷灸1次。

(8)萸桂糊(即吴茱萸糊)敷灸:将吴茱萸20g,肉桂12g,共研细末。取上药末10g,加醋适量调如糊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敷灸1次。

(9)生香附敷灸:将生香附、生半夏各等份共研细末,瓶贮备用。取上药6g,加鸡蛋清适量,调如糊膏状,分别敷于两侧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敷1次。

(10)生半夏敷灸:将生半夏、生南星、吴茱萸各等分共研细末,贮瓶备用。取上药末10~15g,加醋调如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敷1次。

(11)细辛敷灸:将细辛研为细末,瓶贮备用。敷灸时取细辛末6~10g,加醋适量调如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或神阙)穴,上盖油纸,胶布固定。每日换敷1次

(12)皂角敷灸:将皂角研为细末,瓶贮备用。取上药末10~15g,加醋适量调如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方义说明:

本方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素问》病机十九条云:“诸痛疮痒皆属于心。”小儿口疮亦属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为患,故取心包之荥穴劳宫以清心泻火;取肾经之井穴涌泉以清热利湿,滋阴降火;神阙位于脐中,乃生命之根蒂,敷灸此穴能通调阴脉之海而起回阳固脱、清热利湿之功。印堂,阙上均属奇穴,此二穴具有清热镇惊,消炎止痛作用。对治疗口疮有奇效。

补充说明:

1. 敷灸治疗小儿口疮的效果很好,一般1~3次就可以治愈。施灸最好是在小儿熟睡的状态下进行,施灸前注意距离和温度,以免烫伤或灼伤小儿的皮肤。

2. 除了上述的敷灸治疗外,还可以在患部涂敷珠黄散或锡类散,同样可以治愈小儿口疮。

3. 平时注意口腔卫生,经常要用温开水漱口,幼儿家长要注意奶瓶、奶头及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

4. 小儿平时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B和C,提高小儿的抵抗力,饮食不宜过烫、过硬、过咸或者过辣,以清淡为主,减少对口疮部位的刺激。

Copyright ©2010 guaiguai.com 黔ICP备15001417号-1 沪B2-20100008 文网文[2008]150号 联系邮箱:adou@quxiu.com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网站地图 乖乖问答 移动版 每日归档 专题大全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1404号